大国与小国之间的战争配资专业网,总是带有浓厚的敌对情绪,尤其是大国对小国的态度,总是夹杂着对“顽民”的蔑视,认为它们不过是附庸,根本没有资格与自己对抗。这种情绪在春秋战国时代表现得尤为明显。那个时期,许多人和事都深深地烙上了这个时代的印记,成为了上能震慑天子的英雄,下能掌控诸侯的能臣。周天子在春秋时期已经无法有效地约束各个诸侯国,更何况是后来的战国时代。大国之间通过战争吞并小国,目的便是为了扩张自己的领土。小国在这种压力下,往往被大国吞并,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。而由于秦始皇在位时的焚书坑儒,使得大量史料被毁,尤其是小国的历史记载极为稀少,因此许多春秋时期小国的历史资料变得支离破碎,今天我们只能从其他国家的史书中搜寻零星的记载。
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时期,有一个小国的历史并不详尽,但却有一个传奇人物——箭神养由基。这个人物在史书中并不多见,但却在楚国历史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。《战国策》记载:“楚有养由基者,善射,去柳叶百步而射之,百发百中。”养由基的箭术在当时堪称无人能敌。他的箭法精准无比,百步穿杨,百发百中,甚至一箭为楚王报仇,射死了敌将,还曾因箭术的威力让三峡的猿猴都不敢啼叫。养由基的故事在春秋战国时期流传甚广,如果要提及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箭神,后羿固然在传说中有着一席之地,但在历史中,养由基无疑是最著名的。养由基之所以能够在史书中留下浓重的一笔,不仅仅是因为他高超的箭术,更因为他在战争中的指挥才智。《左传》中记载,养由基在一次战争中出奇制胜,以巧妙的计谋大败吴国,使得他在楚国的地位迅速上升,最终成为楚王的亲信,随同出征,享有极高的宠信。
展开剩余61%然而,养由基与我们今天要谈的这个小国又有什么关系呢?难道是养由基曾亲自带领楚国大军征伐过这个小国?在各种史书的记载中,并没有明确指出养由基攻灭过任何小国。实际上,养由基的母国便是这个小国——养国,而养国的历史也充满了谜团。养由基便是出自这个名为养国的地方,而且他的地位显然并不低。关于养国的历史,现如今我们几乎无法考证其完整的建立与灭亡过程。但在湖北江陵地区的一座古墓中,曾出土过一件名为“养伯簋”的文物,这件文物是养国国君养伯送给其妹妹的嫁妆,考古学家通过此物证明确了养国在春秋时期的存在。更有《左传》记载,公元前512年,楚昭王将养国的领土分封给吴国的掩余和烛庸,证明养国最终被楚国灭掉,国土并入吴国。
养国的位置并没有一个定论,关于其都城的范围有四种不同的版本:一是河南沈丘县东,二是安徽临泉以东的杨桥镇,三是今河南的宝丰县,四是河南桐柏县月河镇左庄墓地附近。每一个版本都有其支持的依据,但究竟哪一个是最准确的,目前仍然无法考证清楚。无论如何,从“养伯簋”的出土来看,养国的存在是无可否认的,而且它作为一个公侯伯子男的第三等诸侯国,在春秋时期曾有过一段辉煌历史。更有传言称,养国是一个嬴姓小国,国君系东夷少昊族的后裔,这使得养国与西方的秦国有着某种相似的来源。
养国的存在,也暗示着它与楚国的关系密切,毕竟养国能与楚国通婚,并且地理位置临近楚国,这表明养国曾长期作为楚国的附庸。随着春秋末期吴国与楚国的频繁战争,养国作为交界之地,也必然受到了战火的侵袭,甚至很可能长期生活在战乱的阴影下。而养国的历史,也许就这样,永远湮没在了岁月的尘埃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米牛金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